close

  寧波一小學老師佈置的清明節作業讓不少家長“撓頭”:爬上一棵樹、吃一隻青團、溝渠里抓泥鰍、記住墓碑上祖輩的名字……
  >>>詳見A2
  【時報評論】
  鮮活的作業也不能脫離現實
  用認識野杜鵑、抓泥鰍、爬樹這樣鮮活的體驗作業來代替傳統的語文、數學題,確實能夠讓人眼前一亮。初次看到時,心中還真有了幾分嫉妒羡慕恨,我讀書時怎麼沒能遇見這樣開明的老師呢?大自然不就是最好的老師嗎?
  靜心一想,不禁撓頭,這作業完成起來容易嗎?就拿認識野杜鵑來說,城裡幾乎難尋,西湖周邊公園裡大多也是人工種植的。我說不上人工種植的與野生的有啥區別,因為我對映山紅的印象仍停留在讀小學的時候,去農村上墳回城裡,手上的戰果羡煞身邊的小伙伴:一大把紅艷艷的映山紅,一大桶黑密密的蝌蚪。
  如今,農村新變化,這些大自然的精靈不好找了。映山紅難找,泥鰍難尋,但這是老師佈置的作業,怎麼著都得完成。於是,原本是增加趣味、增添童年回憶的作業,卻變成了家長、孩子節日的心頭石。沒有河就找個地方蓄水成河,沒有泥鰍就去菜場買來放養,大動干戈只為讓孩子能夠完成作業。
  說來可笑卻又是那麼地無奈。這樣的實踐作業,至少大多數家長是不歡迎的,不僅折騰還在活靈活現地教孩子弄虛作假,更與教育的意義背道而馳。
  既然出發點是讓孩子接觸自然,老師們不妨好事做到底,從實際情況出發,佈置一些貼近生活、容易實現的實踐作業吧。時報評論員 張晶  (原標題:這樣的清明作業你會做多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v58ovie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